Carmenere是智利最具特色的葡萄品種,一種稀有的品種,難管理,產量小,成熟期長。但釀制的葡萄酒口味新奇、獨具魅力,美妙絕倫。作為如今被大家熟知的智利國寶“佳美娜”,還有一段神奇色彩的重生故事,樅木國際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當年面臨絕種的“佳美娜”是如何憑借自己成為智利的標志葡萄的!
佳美娜葡萄原產法國波爾多梅多克,曾廣泛種植于格拉芙(Graves)產區。1867年由于歐洲葡萄園遭遇葡萄根瘤蚜病害,幾乎全部被毀,佳美娜本就是一種很難種植的葡萄品種,經過根瘤蚜的肆虐,佳美娜自那時起就從法國土地上消失了。根瘤蚜蟲害之后,葡農們想重新栽種佳美娜葡萄樹,很不幸地,這種葡萄屬于易染病體質,那就是開花之后不能結果。一次佳美娜在葡萄農那里失去了寵愛,此后佳美娜這一品種逐漸消失。
羅德里戈·阿瓦多說:“佳美娜的發現是上天給智利的恩賜。我們有佳美娜,但世界其它地方卻沒有。”所幸佳美娜葡萄只是在法國土地上消失,但并沒有絕跡。19世紀50年代,也就是法國爆發葡萄根瘤蚜蟲害之前,佳美娜已經隨著一些優秀的葡萄品種被帶到智利,種植于圣地亞哥附近。
然而佳美娜被帶到智利時,卻在過去的150年里,由于佳美娜與美樂非常相似,因此一直被智利種植商當作美樂種植。20世紀智利人一直將佳美娜當成美樂,佳美娜在與當地美樂葡萄混種多年之后已經呈現出一種別樣的風味。雖然佳美娜與美樂品種外形有所不同,當時智利幾代酒民都解釋為十九世紀中期從法國引入的最初的葡萄藤在智利的泥土上發生了突變。也就是,美樂(Merlot)變成了智利的美樂。酒農甚至還稱之為"美樂優勝劣汰的選擇"或"佩烏莫的美樂"(根據智利佩烏莫峽谷命名),這一解釋讓佳美娜繼續被誤解掩藏。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就像一個偵探故事。1993年,智利酒類學家克勞德·瓦拉發現他辦公室窗外的美樂葡萄園有點不對勁。接下來多年,瓦拉密切關注園里的葡萄藤,從萌芽到收獲,然后發現,有一些葡萄藤的表現迥然異于其它。他徘徊于葡萄園,研究葡萄藤的葉子和成長模式,終于發現一些葡萄藤的嫩芽是淡紅色的,葉子上有五個小孔(重疊搭配就形成一張鬼臉),不像鄰近的葉子那么綠、那么脆弱,背面也不那么毛茸茸。從這些有著鬼臉的葉子長出的葡萄要比其它葡萄晚兩到三周成熟,到了四月份時,它們的葉子變成深紅色--就像楓葉那樣鮮艷燦爛。這應該就是第一個暗示:一定有什么東西錯了。第二個暗示則是這些葡萄藤釀造的酒:它們根本就不像美樂。
他不認同葡萄農的解釋,他認為肯定是有些事情被掩蓋了,他聯系了法國朗格多克世界頂尖的法國葡萄品種專家讓-米歇爾·波里斯沃特。在檢測了這些葡萄藤的葉子、樹桿、果實和樹根的基因指紋后,歷經三年的科學驗證后,那些言行舉止如此與眾不同的葡萄藤實際上是一種叫做佳美娜/卡曼納(Carmenere)或Grande Vidure的稀有珍貴的波爾多葡萄品種。1998年,智利農業部門正式認可佳美娜葡萄品種--它憑借自己成為智利的標志葡萄酒。智利葡萄酒行業協會并在2014年將每年11月24日設定為“世界佳美娜日”。
佳美娜在法國遭受根瘤蚜的迫害后,卻因智利中央山谷北面干燥的阿塔卡馬沙漠、南面與之隔海相望的南極洲、東面連綿不絕的安第斯山脈和西面的太平洋保護了其葡萄免受葡萄根瘤蚜的侵害。智利中央山谷位于安第斯山麓,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陽光充足,此當地氣候多樣。降雨量普遍偏低,該地區相對干燥,溫暖。沖積平原的土壤很肥沃,不蓄水的砂質土壤孕育出那得天獨厚、適宜葡萄生長的絕佳環境。在法國難以種植的佳美娜,在智利憑借智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氣候環境,生長的風生水起。起初全國13,000公頃的美樂葡萄中至少有一半是佳美娜葡萄。目前,全球最大的佳美娜葡萄種植區位于南美智利,智利擁有佳美娜品種的葡萄8000公頃,未來十年有可能會超過27000公頃的赤霞珠。
佳美娜在智利被稱為是國寶,不僅是以為佳美娜智利有其他國際沒有的獨特性,更因為佳美娜是一種很難管理的葡萄品種,產量小,但釀制的葡萄酒口味新奇、獨具魅力,由佳美娜釀造的葡萄酒美妙絕倫。在最初佳美娜被認為是美樂,一直以來是被混合釀造,其風味獨具特色,像往昔在波爾多的角色一樣美好。但是如果你想嘗試一下最純正、不曾摻和任何其它品種的佳美娜,你可以品嘗一下樅木國際的精選佳美娜和珍藏佳美娜干紅系列!樅木家族珍藏佳美娜和樅木智利之魂干紅葡萄酒這兩款主要由佳美娜釀造的正在上新途中,相信,樅木國際紅酒滿足你對佳美娜干紅葡萄酒所有的幻想,期待與您相遇!